索 引 号: | 002482365/2024-07969 | 公开日期: | 2024-06-27 |
发布机构: |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 号: | 浙卫提〔2024〕18号 |
浙江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35号提案的答复
王闯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领衔提交的第235号提案《关于协同推进青少年抑郁症“异常筛查变常规体检” 打造青少年发展友好型省域典范的建议》收悉,我委结合省教育厅和省妇联的会办意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去污名化,协同推动风险筛查变常规体检”的建议
(一)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联合并发挥卫健及教育行政部门、医院、学校、群团、社区的各自优势,建立广泛的宣教阵地,研究制定适合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指导各地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继续组织开展以学校等为重点场所、以学生等为重点对象的精神卫生“百千万”服务基层行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积极推动心理健康问题去“污名化”。提升青少年等群体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素养水平,树立主动就医意识,对抑郁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营造关心关爱学生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常态开展全员筛查干预。2019年颁布施行的《浙江省精神卫生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居民健康体检项目范围。城乡居民参加常规健康体检,可以自愿选择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联合制定印发《浙江省医校心理援助计划》(浙卫办〔2023〕22号),要求常态化开展学生抑郁症专项防治筛查项目。当前每年春秋季开学后,组织中小学定期开展一次全员抑郁症状测评,测评工具以MHT、SCL-90、PHQ-9等心理专业量表为主,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必要时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关于“精准发现,科学推动经验判断转精确判断”的建议
当前我国临床常用精神心理评估量表,大部分是从国外引入,使用至今已有40余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观念、生活方式、精神心理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不断更新,疾病谱不断变化,科技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本土化的重新修订并开展信效度验证研究。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2024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正在牵头组织开展“临床常用精神心理评估量表研发及信效度验证研究项目”,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作为项目参与单位,将对7个临床常用精神心理评估量表(包含抑郁症量表)进行修订。在此过程中,可探索开展青少年抑郁症量表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研究,进一步验证和优化其心理测量学特性(如敏感度和特异度、诊断准确性),修订或者开发出适宜我省推广使用的本土化评估量表。
三、关于“强化力量,着力推动被动防治转群体关怀”的建议
(一)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指导各地按照《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十四五”规划》要求,推进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可开设精神心理门诊、病房。鼓励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精神专科医院建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亚专科,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联合省教育厅加强基础人才本土化培育,在温州医科大学和杭州医学院开设精神卫生专业,累计向社会输送近300名精神卫生专业毕业生。组织开展基层医师加注精神卫生执业范围培训近2000人(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5.19名,可为青少年抑郁症体检筛查、识别干预、转诊/转介、治疗及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二)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月不少于2课时,重点是针对性开设青少年广泛参与体验的挫折教育与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增强青少年抗压能力;同时保障开足体育美育课程,落实校内1小时体育锻炼。教育部门每年集中实施“护校安园”“珍爱生命”教育、“千校万师大家访”“枫桥经验进校园”“心理健康专家(心理咨询师)进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等主题活动,如今年4月份启动“心理专家(医生)进校园”活动,12批专家已面向11地市213所学校开展完成心理专项服务。5月,全国开展首个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围绕“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题,推动各地积极组织形式丰富的心育主题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心理,人人注重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省妇联立足家庭领域,通过构建良好家庭环境、树立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关注关爱重点家庭等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养育技能和亲子沟通能力。注重平台阵地建设,目前已建社区(村)家长学校21636个,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00个。深化“千村万户亮家风”“书香润浙˙亲子共读”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弘扬优良家风和文明新风,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用好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学会(研究会)和家庭教育讲师团资源,线下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基层巡讲,每年服务100万人次。统一打造“幸福e家”课堂,线上常态化推出“家庭教育专家进学校进社区”、“家庭教育云课堂”等视频讲座,每年累计收看800万人次。引导家、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学习生活氛围,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
再次感谢你们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关心,欢迎继续对我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建言献策。
联系人:浙江省疾控局卫生和免疫规划处 诸爱囡
联系电话:0571-87709075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