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482365/2024-07946 | 公开日期: | 2024-06-11 |
发布机构: |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 号: | 浙卫提〔2024〕2号 |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15号提案的答复
佟红艳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区域间血液资源调配与无偿献血激励的建议》(第615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责成相关处室认领任务,针对建议组织相关专家逐条研究论证,对工作短板漏洞立整立改,并根据您的建议重点推进有关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已开展相关工作
(一)积极提升无偿献血总量。
多年来坚持将无偿献血工作纳入健康浙江考核,压实各市、县(市、区)政府责任。要求各市年无偿献血量增长不低于2%。2023年全省献血总量达到131.9万单位(红细胞、血小板),较2020年(119.8万单位)增加10.96%。
(二)积极构建无偿献血激励体系。
在积分落户积分入学方面,全省各地将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纳入各地新市民积分体系,如杭州市规定,参加无偿献血,累计达200ml起计1分,每增加100ml加0.5分,上限20分;宁波市规定,献全血每100ml得1分,献血小板每1次得2分,上限10分;温州市由各区县自行制定标准;衢州市规定,参加无偿献血,累计达200ml计1分,每增加100ml加0.5分,上限20分;台州市规定,参加无偿献血,每捐献全血200ml加2分,一年限加20分,最高上限30分等。
积极落实无偿献血三免一关怀政策。不断创新“三免政策”实现方式,实现由“亮证”到“刷卡”,再到“刷码”的持续转变。全省累计超7.6万人次申领三免荣誉证享受“三免政策”。一是多部门联动助推。卫生健康、交通、旅游、文化等7个主管部门积极联动,自上而下层层布置落实,全省所有市均落实到位。累计有2000余条公交(地铁)线路、350余个景区(公园)、1000余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优免服务。二是数据互联互通助力。建立健全三免荣誉证申领者名库,利用卫生专网推送医疗机构,实现就诊自动减免门诊诊查费。杭州、衢州等市将全省名库推送旅游文化部门,实现凭身份信息便捷入园。借用市民卡或公交卡底板实现三免荣誉证在市内公交刷卡出行,杭州市年公交刷卡超过500万次。三是实现服务迭代升级。宁波、舟山等地依托“浙里办”平台推出“献血优享码”,并依托“献血优享码”跟公交、地铁系统对接,实现公交(地铁)终端刷码坐车,使用便捷性进一步提升。
在无偿献血表彰方面,浙江省的无偿献血之江杯以及特别奉献奖等先进表彰,一直由省政府高规格进行表彰。上一个表彰年度中,浙江就有超过4000位献血者先进个人获得省政府表彰。
浙江省的卫生健康、教育、团委、红会等部门也是靠前站位,鼓励公务员、高校大学生、医务人员等带头献血,合力打造“我为七一献热血”、“热血先锋”、“护卫生命 天使血缘”等品牌献血活动。2023年浙江省千人献血率达12.64‰,位居全国前列。
我省积极开展血液信息化工作,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为全国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示范省,结合亚运保障任务要求,全力完善血液应急保障体系。1.加强省内、省际血液分级联动保障机制建设。建立省内,江浙沪、华东六省、全国四个层级的分级血液联动保障机制。亚运赛事期间全省采供血机构分为三线保障,承担亚运赛事的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6个城市为主要需要保障城市,其中省血液中心为一线保障机构,主要保障杭州用血和全省联动协调。其他5个赛事城市的采供血机构为二线保障机构,主要保障各自城市用血和协助周边应急。没有赛事任务的另5个城市的采供血机构为三线保障机构。当血液库存低于一定程度,采用分级预警的方式,针对不同程度的血液库存不足,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在省内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则启动省际血液联动,保障赛事期间血液供应;2.落实建立团体献血和Rh阴性血型无偿献血应急名库,强化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能力。杭州市2023年8-10月共准备亚运应急团队8250人,其中亚运应急保障团队6750人,突发事件应急团队1500人,全省各地市还联系了RH(-)献血者,作为亚运期间备用。开展Rh阴性血型血液备库,亚运期间,全省Rh(-)血型血液总量达到2945U;3.做好特殊稀有血型血液的应急保障工作。为做好亚运稀有血型血液的保障,血液中心加大稀有表型的筛选,包括义乌外籍献血者,加强Di(a+b-)、K+k-表型筛选。对全省献血者名库中已筛选出的稀有表型献血者,进行动员、血液采集和冰冻保存。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调剂特殊稀有血型血液。4.开展重大活动采供血应急保障和演练。每年同上海市血液中心、江苏省血液中心共同开展省际血液保障联动机制演练。亚运会前组织省内、省际血液应急桌面推演及实战保障演练。
积极完善供血调配机制。在健康浙江考核中创新设立重点月份调血指标,要求各地重点月份红细胞净调出量占比达到≥1.5%,保障杭州地区省市大医院临床用血。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调入杭州市红细胞30700U、28163U、41409U。
积极指导各地开展用血保障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县域临床用血保障管理,探索破解基层医疗机构输血技术服务能力短板,提升临床用血安全性、有效性和及时性,2020年9月在衢州市常山县率先开展输血保障联合体试点工作,以常山县人民医院储血点为依托,联合区域内6家用血医疗机构建立输血保障联合体,建立衢州市中心血站、输血联合体、基层用血医疗机构的三级临床用血机制,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输血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2022年5月在衢州市推广输血保障联合体,提高区域临床用血保障水平。2022年5月,衢州市确定全市以储血点模式推广输血保障联合体,储血点可以向辖区用血单位供血,各级各类用血单位根据自愿原则,加入区域输血保障联合体。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提升无偿献血总量。
一是继续深化健康浙江考核相关工作。在健康浙江考核中,一方面提升无偿献血相关项目考核的分值权重,分值占比从原来的1%提升至2%,另一方面优化考核细则,引入千人口献血率和血液净调出量作为辅助标准,从原来的一刀切考核转变为更为科学、精准的综合性考核。二是着重推进高校献血相关工作开展。针对高校无偿献血进行针对性重点发力,牵头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发文,对高校无偿献血工作的目标、职责以及组织开展形式等进行进一步明确和指导,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在“志愿汇”平台推出三大志愿服务项目。三是细化落实团队献血工作。在团队无偿献血工作开展中,一方面与各系统加强横向联络组织,与国资委、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厅局加强合作,加强以行业组织开展团队献血的拓源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开发团队献血的排班和预约报名系统,精准化团队献血组织,减少团队献血等待时间,提升献血服务效能。
(二)继续落实三免一关怀关爱政策。
一是由点拓面,扩大“刷码”覆盖面。通过制定全省三免政策“刷码”享的整体方案,采用成熟一地接入一地的方式,持续推进“刷码”的覆盖面。二是深化服务,提升用血减免保障能力。根据浙江的用血费用减免经验和模式,承接全国异地用血减免总平台的建设,同时根据国家委统一安排,做好军地献血数据的合并及退役军人用血费用减免的统筹保障工作。三是加强关爱,拓展献血权益应用面。积极推进在新市民积分体系、信贷就业、税收优惠等领域纳入无偿献血评价指标,为献血者争取更多关爱服务。
(三)继续优化全省血液调配机制。
开展血液调配工作调研,结合省级医院就诊患者数据情况,合理设置调血指标,增加全省血液调配,保障杭州地区省市大医院用血,解决区域性、季节性缺血问题。输血保障联合体的实践与探索是基层输血管理的一次创新,对基层临床输血安全的提升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我省将全面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输血保障联合体建设规范和标准,下一步计划扩大试点范围,推广至全省,提升全省临床输血安全。
(四)完善应急用血保障机制。
充分总结我省血液信息化试点工作成绩(5G+区域性人工智能急救精准用血),依托信息化手段掌握全省血液供需情况,实现血液精准调配。进一步推进血站与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造信息“一张网”,汇集全省各血站血液库存、医院库存、血液采集等多个维度数据,并进行动态的趋势分析和研判,实时监控全省采供血情况,合理调配全省血液资源,保障突发事件紧急用血。利用低空经济,建立顺畅的血液异地调剂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或血液供应不平衡时的快速血液协调和应急保障能力,有利于发挥各地优势,凝聚更强大的合力。
(五)积极争取修订完善血站标准
组织制定浙江省采供血机构人员配置指南,根据不同采供血量,确定不同岗位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如招募、采血、制备、检验、发血等,使人员数量满足采供血各岗位工作要求。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血液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省卫生健康委医政药政处 陈彬鑫
联系电话:0571-87709043,传真:0571-87709179;
邮编:310006。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