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者说 医共体建设要以“三个强”为目标

发布日期: 2024-04-12 09:23 信息来源: 健康报 浏览次数:

□ 本报记者 连漪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把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作为深化医改的重大探索,以强龙头、强县域、强网底“三个强”为目标,扎实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组、体系重构、机制重建、服务重塑。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分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浙江实践。

以高水平县级医院为牵引

强龙头

健康报:县级医院是县域医疗卫生体系的龙头,在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中,浙江是如何实践的?

王仁元:浙江省把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作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城乡统筹、供需匹配、医防融合的重要牵引。2023年,全省累计建成省级县域龙头学科175个,新增县级三乙医院15家,县级三级公立医院占比全国第一。在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前10名医院中,浙江省占8席,前15名中占12席。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启动高水平县级医院硬件设施提升改造、医疗技术能力攀登、人才学科强基提质、医院管理科学高效、县域能力整体强化、智慧医院培优增效、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七大行动”,聚力把县级龙头医院打造成为当地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计划到2025年,每个县至少有1家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浙江省加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每个县建成标准化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各1家,构建分工明确、区域协同、分级救治的胸痛、卒中、创伤救治网络。同时,加强县域医共体专科互补配置,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弱项,创新推出“浙里急救”,畅通急危重症紧急救治通道,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快速共享。

按照强核心专科、抓重点专病、补薄弱学科的原则,全省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推动省级县域龙头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心血管、癌症等一批专病诊治中心,推广内镜介入等微创手术和多学科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等模式。到2025年,全省县级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三级和四级手术占比分别要达到35%、15%、15%以上。

浙江省以山区海岛县为工作重心,启动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指派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1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重点帮扶32家山区海岛县县医院,建立“3342X”任务体系,补齐山区海岛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山区海岛县的县域就诊率已提高到88.82%。

以新型体制机制为驱动

强县域

健康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不只限于强县级,更要注重强县域。如何实现从县级强到县域强的转变?

王仁元:浙江省切实构建“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新型体制机制。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建立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的“县乡融合、乡村一体”新体系,形成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四位一体”共同体,推动从“龙头强”向“县域强”转变。

一是建立健全体系整合新机制。明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体两层级、三医四机制、五中心六统一”的层级构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融为一体,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改革医保支付、服务价格、药品供应及人事薪酬等四项机制,县域医共体层面成立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公共卫生和信息化五大中心,实行资产运营、物资采购、人员使用、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和绩效考评“六统一”。

二是建立健全健康治理新机制。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县域医共体管委会,强化政府办医职能,实行权责清单管理。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在管委会的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内部人事管理、医疗业务发展、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等经营管理自主权,实现同质化管理和垂直化运行。充分发挥县级牵头医院辐射带动作用,有针对性下沉专家和管理人员,开设全科—专科联合门诊、专科医生工作室、联合病房,重点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功能建设,带动县域整体技术和服务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数字赋能新机制。贯通县域医共体人、财、物统一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广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实行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等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打造数字医共体。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依托“云诊室”“远程医疗网”等载体,畅通省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县域、延伸乡村的通道。强化数字化服务支撑,支持医生端健康档案诊间调用,实现全省域5200余万份健康信息实时共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布局,因地制宜新增一批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健康站。

四是建立健全医防融合新机制。创新“两员一中心一团队”服务模式,即在县域医共体层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派出公共卫生专员和联络员,形成指导团队,推动医共体全面融入县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当好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以县域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织密疾病预防控制、“一老一小”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以大抓基层为导向

强网底

健康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筑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在补齐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方面,浙江有怎样的经验?

王仁元:浙江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县域医共体发展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省内狠抓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启动“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实施中医药“百医千徒”培养计划,围绕紧缺专业和急需人才,强化牵头医院的帮扶任务。2023年,全省乡镇卫生院上派人员到县级牵头医院进修学习近4万人次。加强基层卫技人员的倾斜保障,用活用好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激励政策,创新探索“县聘乡用、乡聘县育”的用人机制,努力缓解基层缺人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定向培养,持续扩大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层次和质量。

通过实施“乡镇卫生院帮扶提升”工程,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浙江省重点推动50家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力达到县级医院水平,1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到社区医院水平。目前,全省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机构数累计达529家,创建社区医院93家。

浙江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创新构建“家庭医生+巡回医疗(流动车、流动船)+云诊室+院前急救”一体化服务网络,实现山区海岛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服务承接能力,强化急救、儿科、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基层中医馆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2023年,浙江省72个县(市、区)的204家县级医院、1161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为165家医共体,成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县域就诊率达89.54%,基层住院服务总量年均增长12%以上,“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镇村解决”的就医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4.jpg

分享到:
关闭 打印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浙ICP备190499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