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482365/2023-00235 | 公开日期: | 2023-06-15 |
发布机构: |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 号: |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148号提案的答复
曹启峰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48号提案《关于加快深化中医药数字化改革的建议》收悉。提案分析了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中医药数字化改革的意见建议,这对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经商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中医药的数字化升级转型,符合世界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符合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推动中医药数字化,要求我们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传统中医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更好地发挥现代科技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我省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情况
这些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建设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将推进数字健康高地建设贯穿到中医药传承创新全过程,启动“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打造“浙里中医”平台,建设“中药产业”大脑,积极推动数字赋能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等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推进中医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全域中医数字新基建。依托浙江健康云+健康数据高铁,通过节点改造部署、规范数据标准、严格数据质控、核心业务有序上云,全省95%的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实现了信息系统实时贯通、健康数据实时在线,成为推动我省“浙里中医”重大应用贯通的重要抓手。二是启动“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打造中医数字化标准体系、应用体系和监管体系,实现“智医、智药、智研、智治”四大功能。制订中医药处方病历等标准5项,目前,全省每日实时上传标准化中医处方5万张以上,累计超过1000万张。遴选培育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浙江省中医院等单位14个中医药数字场景,数智国医、云上中医、放心云煎药、智能语音电子病、名中医数字孪生机器人全面示范应用,改革成果获评浙江综合医改十大事件和全省数字化改革奖。三是聚焦中医药服务互联网转型。全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全省101家中医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医院,230多名省市名老中医坐诊线上“浙派名医堂”,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基本建立,线上预约挂号、线上复诊、在线支付、代煎配送等服务更加便捷。四是推动中医药监管评价升级。搭建“浙里中医”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开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绩效水平、可持续发展、服务满意度评价等主题的指标监测,全省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达到国家4级以上。建立数智中医药评价体系,发布全国首个省域中医药发展指数和均衡指数,从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文化影响和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全省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评价。浙江省中医药发展指数由75.52增长78.60。
(二)建设中医药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一是推进“中药产业大脑”建设。强化数字化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产业生态,以“数智赋能中药产业新驱动”为主题,在金华磐安召开浙江省中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药产业大脑入选了2022年度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二是打造“医疗机构制剂数字化”平台。在省政府政务服务2.0平台基础上升级医疗机构制剂审评审批系统,形成了实体大厅窗口端、PC 端、“浙里办”APP 移动端等线上线下“多端”的政务服务模式,构成多方位、多功能的制剂注册申报服务体系,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备案涉及的行政权力事项实行“全省一网通办”,许可事项实施电子证照。三是推进中医药数字研发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应用,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浙江-日本脑部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数字诊疗及装备联合实验室,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设中医康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在中医药数字化领域建设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药创新团队2个,中医药信息化学列入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四是探索中医药资源集成平台建设。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全面汇聚科研、教育、人才、国际化等资源,推出“国民学国医”品牌,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中医药知识文化。连续推出“中医药为民大健康服务活动”、“中西医结合传承创新双周论坛”等活动,向群众公益性直播30余场,培训医护人员11.2万人次,视频点击量120余万,平台互动热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三)推动数字技术和中医药融合创新。一是加强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在“尖兵”“领雁”攻关计划中专门设立“现代中医药”专题,近5年,围绕中医药领域智慧医疗、数字诊疗设备、康复设备等重点领域部署实施“基于中医推拿理论与专家手法模拟算法的智能机器人研制”“脊柱侧弯的中医智能化矫正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0 余项,“多向药理学与精益管理相结合的中药制造数智化重构技术及应用”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二是实施“千方百剂”项目。突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中药材、中药制剂的生产、研发、流通、使用等环节,编制数字身份证,完成1749种中药饮片和1142种颗粒剂数字编码,统一标识、统一赋码,建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转化平台,2022年获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16个,召开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成果路演会,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展示中药制剂品种130余个,发布浙江首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白皮书》,公布202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最受欢迎、最佳服务力和最具创新力十佳榜单。三是推动中药领域智能制造。支持正大青春宝、佐力药业、磐康药业等5家企业加快建设中药领域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依托“浙企智造在线”对包括中药企业在内的医药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四是推动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加强医院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建设,打破医院间数据难以共享的壁垒,促进各家医院之间进行科研协同,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药,建立多平台联动的枢纽,联动中医药循证研究、知识库建设、临床效果评价及科研转化等工作,提升“数据产出、数据整合、数据应用、数据挖掘”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以数字化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结合提案意见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中医药数字化服务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现有中医药、数字化、智慧医疗等相关领域创新平台提质增效,积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联合共建多学科融合科创平台,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推进中医药数字化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探索建立中医药大数据研究中心和中医互联网医学诊疗中心,开展中医药大数据科学研究、线上诊疗和远程会诊等。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建设省级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
(二)强化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梳理迭代重点研发攻关清单,围绕中医药领域智慧医疗、数字诊疗设备、智能诊疗系统等重点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针对血液病、风湿病、肾病、肝癌、睡眠障碍、先兆流产、两慢病等领域布局一批局省共建项目,形成一批病证结合中医智能产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应用。
(三)强化中医药重大创新应用试点。以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体验感为导向,加强中医药服务多跨场景应用。全面启动全省“中药服务在线”平台建设,打造透明阳光的中药服务流程。推进中医云处方、中医云服务、共享中药房、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等特色场景应用。加快中医药数字化智能产品的示范应用,开展基于中医药人工智能的诊疗技术和产品的性能质量评价。
(四)强化中医药大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贯彻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强中医药数据采集、存储、处理、评估、分析和发布共享等全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评估和反馈机制,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研究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分类、分级、分域开放应用,开展深度分析挖掘,稳步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级保护、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个人隐私保护、安全审查、数据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和快速恢复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行业安全保障能力。
(五)强化数字化助力“三医联动”。完善医保、药监、卫健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促进中医、中药、医疗、医保改革联动。持续完善“浙里中医”数字化平台向中医云处方、中医云服务、浙派名医堂、治未病平台等特色场景应用的延伸,提升疾病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业务环节的数字化水平。迭代升级“数字药监”架构,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在加速审评审批、服务中药产业发展环境中的作用。不断完善中药饮片阳光挂网系统模块功能,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开展中药饮片阳光挂网采购工作。
(六)加强中医药数字化学科人才建设。通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等,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药领域科技人才,支持组建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依托我省各类人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医药相关领域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按规定给予支持。加强中医药信息学等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科学建设,培养中医药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和跨界交融人才。
(七)强化中医药事业产业协同的数字大脑建设。推进中药“产业大脑”建设,支持中药“产业大脑”推广应用,实现与“浙里中医”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数据要素安全有序融合和有效开发利用,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产业生态,建设智能工厂和“共享车间”。推进中药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建设,突破中药溯源缺乏“同一标准编码”的瓶颈,打通上、中、下游中药材产业链,全面汇集和动态分析中药在各个环节中的大数据,加强调控技术和手段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八)强化中医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数字化、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提升至4级及以上。完善“中医处方一件事”标准体系,推进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数字标准建设,实现全省域统一贯通、规范应用。持续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业务功能一体化集成,推进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医药业务平台应用及完善,鼓励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规范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构建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中医药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增强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省卫生健康委中医传创处曾晓飞
电 话:0571-87709140 传 真:0571-87709385
邮 编:310025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