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不断夯实中医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中医传承等方面加快先行先试步伐,着力把浙江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中医药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不断塑造新时代“浙派中医”的新格局新形象。
7月11日至13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健康浙里行”中医药传承创新媒体采风宣传活动,走进浙江省的中医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特色服务、中西医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产业发展、中医传承等方面感受浙江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
浙江自2021年被列入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为加快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中西医之间的差距,推动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优质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浙江省围绕培育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推进“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和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新路径。
健全服务能力体系做中医药发展方向排头兵
多年来,浙江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的优势,建立以省、市、县级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其他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服务于一体的整合型中医药服务体系。
浙江在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建设方面,全省有4家中医医院入围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储备库。其中,浙江省中医院获批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
继往开来忆往昔,砥砺前行谋新篇。浙江省中医院院长高福祥告诉记者:“医院从1956年开始,从引进33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开始,由一家综合性医院改组成了综合性中医医院,开始走上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医教研道路。随着这些年的不断努力,中西医联合诊疗已经深入临床并不断得到实践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中西医联合MDT多学科合作诊疗机制。通过这种联合诊疗,我们着力追求疗效1+1是大于2,同时费用1+1小于2,事实上我们也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浙江省中医院还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中西医高水平结合,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争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排头兵。”
杭州市中医院经过多年的学科和专科建设,在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同时,推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形成了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医院现有武林、丁桥两大院区以及国医馆、制剂中心,其中肾病科和中医妇科中西医融合特色诊疗服务已走在前列。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党委书记诸靖宇表示。
如今,浙江已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80个,20个中医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数量居全国第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0个。其中,浙江省中医院的血液病专科是全国首批的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疾病之一,同时还和杭州市中医院的肾病专科一起都被列入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7个专科成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专科,实施22个县(市、区)基层中医优势病种建设项目。
开展人才帮带传承推进中医药服务优势
2017年,浙江省启动实施中医药“杏林工程”人才培养项目以来,坚持中医药人才“引得进、育得优、用得上”,推进中医药人才代际传承,已遴选培养中医药杰出人才31人,领军人才67人,拔尖人才648人。同时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在实施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中,已培养三批200余名学员,组织开展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累计培养中医全科医生3000余人。
“省中医院的中西医多学科联合门诊的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为病人提供一站式的就医服务,免去许多因疾病复杂而分科室就诊的麻烦。二是实施中西医多学科联合门诊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诊断,并制定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其中是医院特有的优势在于MDT团队中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国医名师和省级名中医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专家加入,所以联合门诊能为病人提供中医、西医和中西结合的综合诊疗服务。”浙江省中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孙华萍介绍说。
当下,浙江依托在建的9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69个省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人才帮带、基层帮扶、巡回医疗工作。支持名中医工作站县域医共体建设单位,将中医药基层服务纳入省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任务和考核,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临床技术水平提高。
夯实中医服务体系在基层传承创新发展
在浙江,86%的市级综合医院、94%的县级综合医院建有中医科和中药房,38家医院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中医馆。
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辖的4个站点均开设中医门诊,自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治未病”试点单位后,米市巷中心牵头启动“拱墅区治未病健康工程”。目前,可服务辖区5.2万名常住居民,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服务,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降低医疗成本,中医康复服务也很好地满足了当前巨大的社会服务需求。社区居民最多只需步行10余分钟,就可享受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其中2022年打造的“红石板数字中医馆”占地240平方,涵盖中医药数据驾驶舱、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远程医疗服务、中医体质辨识、心理测评、中医个人健康画像等模块。
目前,在浙江省绍兴市已建成了以市、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等为补充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率先成为省内首个公立中医医院三级全覆盖的地市。基层基础扎实,市、县两级均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比如说到绍兴市中医院,很多人都会想起骨伤科。的确,该院骨伤科拥有传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自制系列膏药外敷等特色,还细化了手足显微外科、创伤骨科(小儿骨伤)、脊柱关节科(运动医学科)等病区,素有‘骨折不开刀’之美誉。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以传统为依托,不断开拓进取,更是将这种流传千年的越医精华发扬光大,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脊柱关节病现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颈腰椎病、肝胆病、肾病、关节病、脾胃病、内分泌、中医护理学、中医骨伤学等8个专科为省中医重点专科。”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金红柱表示。
近年来,绍兴市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坚持以中医基层巡回门诊服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夯实中医服务体系建设。
绍兴市上虞区中医院引进“醒脑开窍”针法、“雷火灸”、“督脉灸”等技术,同时整合各中医诊疗区域,成立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北京中医药大学黄金昶教授浙江工作站、颜芳名医工作室等。医院常规开展“古法煎药”“针灸进病房”“进急诊”;开设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室、骨伤康复门诊等为患者服务。同时,医院在中医药特色诊疗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的科室,极具中医特色。当下,该医院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广大群众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扩面提质中,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22年3月全面实施“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以来,建立省市县医疗机构协同、中医处方共享、中医数据互联互通的服务新模式,推动中医医疗机构临床、科研、服务的系统性重塑,切实提高老百姓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全省中医门诊量同比增长9.1%,中医处方贴均费用降低25%,群众看中医满意度居全国前列。(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