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
索 引 号: 002482365/2022-07897 公开日期: 2022-06-20
发布机构: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  号: 浙卫建〔2022〕50号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衢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8-19 07:41 信息来源: 省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

徐旭卿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衢49号提案《关于推进医疗费用“最多付一次”改革的建议》收悉。经与省医保局、省人力社保厅、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银保监局、省民政厅等部门会商,现答复如下:

2019年,我委在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广诊间结算、自助结算、移动终端医后付结算等多种智慧结算方式基础上,联合省医保局、省人力社保厅、省大数据局共同推进“两卡融合、一网通办”改革,将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2021年又新增融合了医保电子凭证),融合成浙里办健康医保卡,并在浙里办上线“国民医疗健康”专区。健康医保卡承载了预约挂号、排队叫号、扫码就医、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移动支付等全流程掌上就医功能,集聚了互联网医院、医保结算、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了社保卡、健康卡、就诊卡“一院一卡,卡卡不通”,医疗医保服务断点等关键问题,实现省域就医“一件事”,健康服务“一码通”。

在“两卡融合、一网通办”中,我们对“最多付一次”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依托支付宝信用体系(花呗),实现了自费患者就诊的“最多付一次”;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依托信用卡金融授信体系,创新推出自费“医后付”服务,实现了医疗费用结算自费部分的“先诊疗、后付费”;各地各医院结合“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工作,对“最多付一次”、无感支付等场景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衢州市“无感就医”、杭州市“舒心就医”、湖州市“医后付”等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现阶段不支持“最多付一次”模式,依托“智慧医保”项目实现全省域“最多付一次”还在论证和对接过程中。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结合您的建议,深化“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完善“先诊疗、后付费”模式,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同和组织保障。围绕打造“看病就医一件事”重大应用,统筹结合“两卡融合、一网通办”、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医保“一码通”、云闪付APP“医后付”、医疗保险赔付的“一站式”结算等多项工作,联合省医保局、省人力社保厅、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银保监局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组建技术团队,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聚焦看病痛点、流程堵点、信息断点,探索形成服务高度集成、标准规范统一、系统相对独立、保障信息安全的“最多付一次”模式方案。

二是全力打造掌上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深化“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工作,不断优化掌上医疗服务功能,大力推广和完善预约挂号、在线取号、排队叫号等应用,逐步使患者脱离人工窗口和自助机;不断聚合公共服务类功能应用,建立健康宣教知识库,进一步整合居民个人健康相关信息,探索基于健康相关数据的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的个人健康“画像”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医疗费用“最多付一次”改革信用体系。继续推进征信系统非银信息采集,积极推动“先诊疗、后付费”中逾期支付、恶意拒付等相关情形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同时发挥市场化征信机构作用,促进信息共享应用,并持续推动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参与对失信人员的联合惩戒。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和基层创新。在省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基层创新储备库“健康大脑+智慧医疗”跑道下增设“看病就医一件事”“医后付”专题,持续开展相关项目的纳新、追踪、管理、评估,支持、引导、培育和一批医疗医保智慧支付典型应用场景,做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省卫生健康委规划处 吴琼燕

联系电话:0571-87709378 传真:0571-87709365

省卫生健康委

2022年6月20日

分享到:
关闭 打印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浙ICP备190499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