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件
索 引 号: 002482365/2021-07731 公开日期: 2021-12-31
发布机构: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  号: 浙卫发〔2021〕49号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等关于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 2022-04-01 15:52 信息来源: 省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

各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医保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按照《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省中医药大会部署,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指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增强中医药服务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整体能力,深入开展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网络

1.强化中医药骨干网络建设。强化政府主导中医医院基本建设,以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鲜明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为主基调,持续增强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促进中医医院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骨干网络支撑力。实施中医医院强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建设,至2025年,省级中医医院全部完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任务,100%的县(市)建有1所公立中医医院,其中95%达到二级甲等建设标准,设区市至少设置1所三级甲等水平的公立中医医院。推进市级中医医院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推动省级中医医院与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形成高层次合作关系。

2.强化中医药基层网络建设。深化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坚持重心下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中医阁)建设。至2025年,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1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中医阁。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带动引领作用,强化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形成县域一体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和连锁经营。

3.强化中医药应急网络建设。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积极应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依托国家中医疫病防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队伍)和中医应急医疗队,构建中医医院疫病防治体系,加强中医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肺病科、麻醉科、创伤、发热门诊、可转换病区等建设。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点,实施30个中医医院公共卫生救治能力建设项目。三级中医医院应规范设置胸痛、卒中和创伤中心,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二、扩大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供给

4.推进中医药医学高地建设。支持中医医院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建设成为中医药优势突出、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中医医院,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省级中医医学中心1—2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5个。加强中医药特色高水平学科建设,推动前沿科学技术与中医药学科交叉融合,新增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

5.推进中医特色医院建设。选择10所左右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院,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专科专病,以名医、名科、名药带动打造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辐射作用明显的省级中医特色医院。支持三甲中医医院建立中医经典病房,探索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技术,开展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工作,研究制定并推广诊疗方案。

6.推进特色康复能力建设。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建设2个以上省级中医康复中心。遴选20个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和综合医院康复科,开展康复科和康复医院中医科室服务能力建设。至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面向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开展中医药康复适宜技术培训5000人,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7.推进名医堂建设。加强省名中医研究院建设,集结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国医名师和省级名中医等名医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浙派名医堂建设,并向地市延伸,实现中医特色服务品牌化。支持名医堂组建名中医联盟,参加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突出特色和品牌,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服务。

8.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和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中医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功能定位,鼓励设置中医康复诊室或康复治疗区,扩大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加强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推动乡镇(社区)、村(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提升基层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鼓励家庭医生团队配备中医师或西学中临床医师,提供中医药签约服务。鼓励中医(专长)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

9.推进中药饮片规范使用。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的通知》等规定,强化中药饮片的合理规范使用,坚决杜绝滥用,保障群众用药质量和权益。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严格执行国家中药饮片加成政策。

三、打造高协同中西医结合模式

10.加强非中医类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全部设置中医科,有条件的可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药综合治疗区。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综合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考核,对医院临床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

11.加强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创新。各级各类医院应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组建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团队,健全中西医结合诊疗制度,完善中西医会诊机制,开展中西医联合查房,把握中医药切入点和介入时机,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鼓励医疗机构、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间开展中西医协作。

12.加强中西医结合协作能力提升。以凸显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探索建立中西医诊疗评价标准为目标,推进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至2025年,形成50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

四、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13.注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育。多渠道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培养一批高水平中医临床和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加强名中医人才梯队建设,推进省、市、县名中医评选机制改革,为名老中医药专家建设名中医工作室,培养一批高层次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开展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中医药院校,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14.注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健全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和标准,强化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培训。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强化过程管理。遴选1—2家省级示范基地、3—4家重点专业培训基地、4—5家骨干师资培训中心和8家左右标准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基地,加大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队伍建设,完善专家工作机制。

15.注重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遴选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150名以上。加大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持续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基层需求加大中医学、针灸推拿等中医人才定向培养力度,进一步扩大培养人数。滚动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能力提升项目,每年选派200名基层中医全科医生、骨干人才,通过专题研修、集中学习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以师承方式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重视民间中医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五、构筑高能级中医药创新主体

16.聚焦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建设,逐步形成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加强数字中医医联体建设,构建远程医疗中心、共享中药房,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中药制剂共享、中医中药同质化服务等。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创新应用,培育发展一批中医药数字化应用新场景,探索“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建立中医处方标准化体系和数据服务平台。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中医药服务流程,改善群众看中医体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活态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

17.聚焦中医药科创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风湿痹病),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推进8个左右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青山湖科创园区建设。围绕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中药新药和资源保障等重点领域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加快中医药领域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完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依托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100个创新类、继承类、服务类和基层优势类中医药重点学科。

18.聚焦中医药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组织遴选5个省级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10个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强化创新团队的成果产出,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市、县中医药科研能力提升和团队建设。

19.聚焦中医药科学研究。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支持对重大疑难疾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加强中药全链条质量提升研究,突破中药材良种繁育、道地药材生态种植、中药饮片质量及疗效提升等技术瓶颈。加快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医院制剂及名老中医验方的中药新药研发,积极开展畲医药的传承和开发利用研究。围绕中医疫病理论传承与临床实践、抗生素耐药中医药干预研究、中药临床用药精准性及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六、实施高标准中医药发展重大项目

20.实施中医药“千方百剂”项目。以临床需求、疗效确切、用药安全为目标,支持医疗机构在名中医、医疗质量和安全委员会、药事委员会指导下,整理遴选1000个以上中药协定处方。加强中药制剂研发指导,探索建设中药制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名中医经验方开发成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支持医疗机构研发注册或备案100个以上中药制剂。

21.实施中医药“千科培育百科帮扶”项目。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为目标,围绕中医内科、妇科、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针灸、推拿、康复以及心脑血管病、肿瘤、肾病、脾胃病和情志病等专科专病,打造1000个以上中医药特色专科。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和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对26个县开展重点专科帮扶工作,加快补齐山区海岛县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短板,帮扶建设100个以上中医药区域优势专科。

22.实施中医药“千馆提升百馆示范”项目。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完善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强化中医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的指导作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提升1000家以上中医馆的综合服务能力,15%以上达到国家基层“旗舰中医馆”标准。

23.实施中医药“千医培养百医遴选”项目。深入实施“杏林工程”,开展省级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省级名中医传承人、省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省中医护理优秀人才、省中医药新苗计划人才等项目培养,培育中医药拔尖人才1000名左右。遴选省国医名师20名左右、省级名中医60名以上、岐黄使者30名以上,形成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七、优化高效能中医药治理环境

24.健全组织领导。各地要发挥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作用,配强中医药管理力量。加强中医医院党的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扎实推进中医药各项政策措施和项目落实落细。

25.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健全中医药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安排并逐步加大中医药财政投入,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省财政以奖代补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强院建设,推动26个县建设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

26.健全考核评估评价体系。健全中医药评价机制,对中医药职称评审、科研立项、成果奖励、人才选拔、项目评定等方面实行综合评议和闭环管理。持续开展区域中医药优质均衡发展评价指数体系研究。围绕发挥中医医院特色服务作用,实行综合性绩效考评。建立重大项目、重大目标、重大改革的动态监测和通报制度,每年开展进度和实施效果评估,确保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12月3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链接:政策解读

链接:起草说明

分享到:
关闭 打印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浙ICP备190499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