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482365/2021-07514 | 公开日期: | 2021-06-03 |
发布机构: |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 号: | 浙卫提〔2021〕2号 |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750号提案的答复
林平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750号提案《关于推进儿童先心病精准筛查,实现我省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质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先天性心脏病是我省出生缺陷第一顺位病种,近年来由于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推广开展,我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现率增长较快。为推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筛查、早诊断,省政府将“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对2万例筛查可疑阳性患儿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纳入2019年度十方面民生实事,推动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当年共完成可疑患儿心超检查4.5万例,是年度目标任务的2倍多;早期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769名,全部得到及时转运和有效救治。2020年,在总结民生实事项目经验基础上,省卫健委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出生缺陷预防项目工作的通知》,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全省城乡居民免费提供。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一体化管理,健全服务网络
一是明确分级管理。依托国家区域儿童医学中心(省儿童医院),成立省项目办,负责全省项目具体实施、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工作。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全省各地确定315家筛查机构和175家诊断机构,分级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治工作。二是建立转诊机制。建立筛查机构与诊断机构联系协作机制,实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序转诊。对筛查阳性患儿,筛查机构可通过信息系统递交转诊申请,并通知监护人于7天内到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诊断机构开通绿色通道,落实专人负责,对筛查阳性患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实现先天性心脏病早诊早治。三是试点医慈协同。积极探索慈善基金辐射基层服务模式,试点在7个地市各选择1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建立“爱佑慈善基金救助咨询工作站”,实现慈善救助“最多跑一次”。
二、推广智能化应用,促进技术创新
一是建设省级管理平台。省儿童医院会同省妇产科医院、邵逸夫医院等单位,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共建先天性心脏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分级转诊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PC端数据库管理、微信公众号和应用小程序”为一体的集成服务,在线注册医务人员5000余名。依托平台优化危急重症患儿转诊管理,加强远程会诊,持续推进早期宫内转运,累计转运救治患儿200余名。二是开发智能辅诊系统。省项目办研发配备人工智能听诊器的智能筛查系统,性能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成本仅为四分之一;研发了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心脏杂音智能检测算法,实现心脏杂音自动判别,相关成果获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三是打造云辅导课堂。开展“小超人”(小儿超声人才)培训计划,每月开展两次线上培训,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次,疫情期间累计培训全省医务人员1万余人次,基层医务人员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接近100%。
三、实行动态化监测,确保项目质量
一是规范项目质控。出台我省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新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质控方案(试行),明确项目管理流程、检查机构职责和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质量控制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对检查不合格且整改不通过的机构予以撤销定点资格。二是加强人员考核。系统开展检查机构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其中筛查机构相关人员由各市卫生健康部门落实岗前培训,诊断机构心脏超声检查人员由省项目办组织专项培训,通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方能上岗。三是开展能力评估。制定《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申报诊断机构评估方案》,以卫生健康部门属地审核、系统备案,与省项目办专业评估有效结合,对检查机构资质、设备配备和人员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服务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依托“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两个国家中心,持续优化先心筛查网络体系,推进“互联网+”诊疗创新,提升先心病精准筛查能力 ;继续加强人员培训,重点做好基层医务人员同质化培训,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力争将这一民心工程做实做好,推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筛查、早诊断,切实保障全省儿童健康。
感谢您对妇女儿童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 徐玮
联系电话:0571-87709067
传 真:0571-87709316
邮 编:310003
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6月3日
附件:124_75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