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案
索 引 号: 002482365/2020-08107 公开日期: 2020-08-13
发布机构: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  号: 浙卫提〔2020〕57号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13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08-13 11:25 信息来源: 省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

浙卫提〔2020〕57号

特邀一组:

您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第135号提案《缓解看病停车难、改善就医环境》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改善就医环境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就医停车需求的不断扩张,省卫生健康委将解决看病停车难问题作为改善就医环境和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同时,联合发改、公安、住建、经信等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采用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手段辅助提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停车难的问题。

(一)扩增公共车位,拓展医院停车空间。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我省实施“交通治堵”以来,全省已新增城市建成停车位超过100万个。今年,全省新增主城区停车位10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1.5万个以上,重点解决医院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院内停车位和停车设施的改造升级,深挖内部潜力,腾挪空间开辟停车位,供患者及家属使用。

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监管。我省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交通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针对医院周边违规占用城市人行道、桥梁、地下通道设摊经营、兜售物品等现象进行严查严管,划定的临时经营场所不得影响交通,确保医院周边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周边公共场所停车管理,治理人行道违法停车行为。公安部门综合运用交通设施改造、信号优化以及完善停车设施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治理医院周边道路交通堵点,提升车辆通行效率。

(二)使用智能手段,盘活现有车位资源。目前,各地积极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手段,帮助实现停车资源和车辆管理的优化。例如杭州市城市大脑“泊位·停车指数”的经验做法已经得到了肯定和推广。该做法依托城市大脑,整合盘活医院周边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将停车资源全部实现系统化在线管理,并对车主进行实时引导管理,目前在杭州市一医院试点运行效果突出,车辆平均通过时间提高20倍,高峰期等候时间缩短2/3,周边停车场库运行效率提升2倍,刮擦事故降低30%,极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2019年,我省出台了《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交通应用作为“城市大脑”十大重点应用之一,通过多部门信息归集、数据协同,实现以数据驱动的交通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交通通勤效率。同时,省住建厅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鼓励有条件的平台接入“城市大脑”,从而督促指导市、县平台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实现泊位查询,停车缴费等移动支付智慧停车应用。

此外,各医疗机构也已陆续采用智能手段提升院内停车管理能力。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探索引入ETC电子收费和“先离场后付费”模式,实现医院入口减栏杆、减人工的智慧化管理。平阳县人民医院引进停车智能导引系统,实现停车“先离场,后缴费”、闪付闪离。南浔区医疗集团南浔院区引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新兴的移动支付技术,优化停车场进出场管理流程,打造智慧停车场。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了院内智慧停车系统,并实现了车位线上预约,极大改善了高峰时段一位难求的局面。

(三)推进预约诊疗,分散医院患者人流。2017年,原省卫生计生委按照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在医疗卫生领域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变“最多跑一次”为“一次都不跑”。2018年,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延伸,推出“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等十项举措,有效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2019年,改革面进一步延伸至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推出“基层看病更放心”“费用结算医后付”“疫苗接种更透明”等新十项举措,将改革推向纵深。

改革以来,全省预约诊疗更加智慧,上线“浙江健康导航”,统筹全省医院号源,实现一键挂号、就医导航、排队叫号、报告查询、健康管理和健康卡应用一体化功能。全省医疗机构网上开放号源达80%以上,并提前下放40%的号源至基层。目前,96.34%的医疗机构已开展预约诊疗,98.11%的医疗机构开展了检查智慧预约,全省每月平均有400万人次进行分时段检查预约。医院排队等待时间大大缩短,通过在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完成智慧药房建设,变“人等药”为“药等人”;采用刷脸就医等智能手段,进一步减少高峰时段“排长队”“人满为患”等现象,城市大医院排队平均时间已从8.26分钟缩短到2.42分钟。这些措施都有效减少了医院内患者不必要的聚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车流密度,从根本上缓解了看病“停车难”的问题。

(四)建立分级诊疗,减少大医院患者聚集。近年来,我省依托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力推动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减少患者在城市三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聚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大医院的停车难问题。

当前,我省分级诊疗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制定基层首诊疾病目录、县级医院诊疗疾病目录和县域不轻易外转疾病目录,同步落实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加强双向转诊服务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医疗机构间便捷顺畅的转诊通道。县级医院向下转诊和基层向上转诊人次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县级牵头医院平均每月向成员单位转诊达2万人次左右,成员单位向牵头医院转诊达5万人次左右。

此外,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我委通过持续推动乡镇卫生院急救、老年病、康复和中医药等服务能力建设,鼓励提供住院服务和适宜手术。目前,在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带动下,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有95.69%开展门诊手术,53.77%提供住院服务,97.63%开设夜间门急诊服务,54.77%开展居家护理服务,99.86%提供慢性病长处方服务。同时,全省每月有四千多名县级医院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定期排班工作,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县级医院的专家。通过医共体建设,将大医院“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不但有效减少了“大病小病都去三甲医院”的现象,也缓解了城市大医院看病停车难的问题。

二、下一步计划

(一)优化停车收费政策。根据《浙江省定价目录》(2018版)的有关规定:辖区内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和公益性特征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授权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公立医院配套停车场收费在此定价范围。下一步,发改、公安等有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医院停车收费政策,在不违背公益性的前提下,鼓励各地根据患者就诊的实际情况,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制定分区域、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的差异化弹性停车收费政策。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基层医院调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相关停车方案,从而提高医院及周边地区车辆流转效率,杜绝一些因停车费低廉而故意占位的不良现象,把车位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二)加强预约诊疗服务。目前,我省医疗机构所有号源纳入统一预约管理,开通统一门户网站、统一电话热线等多方式开展预约就诊,二级以上医院100%实现预约就诊、分时段诊疗、检查智慧预约等预约服务项目,各项预约性指标远高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兄弟省市,合理有序的分散了就医人流,医院排队等待时间大大缩短的同时,停车问题进一步得到改善。根据2020年省委改革办、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了《浙江省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推进就医体验大提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进一步开展预约诊疗、预约检查、分时时段就诊,同时推动全省医院开展停车智慧结算、停车智慧预约项目,缓解患者就医停车困难。

(三)融入城市大脑提升整体通勤效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医院“停车”系统积极融入“城市大脑”建设的整体规划,优化再造医院看病流程。通过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卫生健康及其他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大数据挖掘、资源整合、技术创新,进一步破除部门壁垒,达到各行业、各领域协同效应最大化,在看病停车难中实现突破,共同打造一个舒心、便捷、高效的就医环境。

(四)挖掘院内外停车资源。根据《方案》要求,将改善医疗机构公共服务提升项目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推进。针对就医停车问题,进一步加强交通、城建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优化医院周边公交线路设置,方便群众乘坐公共交通就医。探索利用医院周边楼宇、小区、公共停车场等的闲置车位,开展错时停车试点。对医院周边等停车资源紧缺区域,适度增加停车设施供给。同时,鼓励综合利用医院内部、周边居民区和商业停车场停车设施,错时停放,资源互补。积极探索代泊车服务、开辟临时停车点等缓解医院“停车难”“接送难”问题。

感谢您们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 王献文

联系电话:0571-87709363    传  真:87709179

邮    编:310006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2020年6月30日

附件: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135号提案.docx

分享到:
关闭 打印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浙ICP备190499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