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动态

重磅喜讯|浙大儿院迈入临床研究“国家队”,获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发布日期: 2019-06-10 17:33 信息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浏览次数:

       近日,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及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此次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成功申报是浙大儿院发展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性成果。中心的落地意味着浙大儿院已经大踏步迈入儿科领域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国家级梯队”。未来,浙大儿院将在儿科临床研究领域担当重任,在国家层面发挥儿科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国儿科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同时,中心的成功申报也实现了浙江省在国家级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开展建设,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主要疾病领域/临床专科布局,国家科技部等部委于2017年组织启动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工作。此次中心申报是在目前已经部署的11个疾病领域中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包括儿童健康与疾病在内的多个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中心建设,也是国家首次在儿童健康与疾病领域布局建设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新使命,新征程,新挑战。当前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催生科技进步,医学学科已经从简单的规模化向高质量快速发展。作为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和国内儿科医学发展的重要板块,浙大儿院应该着眼于国家儿童健康领域的重大和迫切需求,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成功申报是浙大儿院全院上下共同奋斗出来的。在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通知发布后,全院迅速形成高度共识,目标一致,全力以赴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从2017年底到2018年8月,浙大儿院上下日夜鏖战,经过层层严格选拔和激烈角逐,历经申报书撰写、地方推荐、形式审查、材料评审、综合评审等程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最终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这是属于浙大儿院全院2600余名职工的成绩,也是浙大儿院的历史性成果!

       “国家队”为什么选浙大儿院?

       浙大儿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儿童保健和儿童疾病诊治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儿童医院,建院至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医院总体学科水平、临床服务能力位列全国儿童医院第一方阵。

       关键词:

       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儿童医院之一

       拥有国内最齐全的儿科亚专科设置

       学科影响力位居国内儿童医院前列

       医院集儿童医疗、儿童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

       01 一流的人才储备

       人才是第一资源,优秀的人才不仅是医院品牌的锻造者,也是造福儿童健康的主力军。作为国内一流的儿童医院,浙大儿院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一流的人才,不仅培养了一流的儿科医生,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临床科学家”。医院的儿科专家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影响力及号召力,担任国内外权威学术机构的重要职务。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前任主委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院协会儿童医院管理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儿童遗传代谢病专委会主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儿科专委会主委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早期发展委员会主委

       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儿科副主委

       亚太儿科内分泌学会秘书长

       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

       BMC Pediatrics副主编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编委

       全国高校本科儿科专业规划教材《新生儿学》主编

       全国高校本科儿科专业规划教材《小儿外科学》副主编

       全国住培教材《小儿外科学》副主编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小儿消化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检验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科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护理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口腔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眼科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心胸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儿科病理学组副组长

       中华儿童保健协会新生儿筛查学组组长

       同时,浙大儿院依托浙江大学人才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形成了多学科协作的领军团队。建立了包括国千人才、长江学者等在内的人才双聘制度,创新人才分类评价制度、职称自主评审等改革举措,建立了有利于人才科技创新、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02一流的学科+医疗服务

       近五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和《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浙大儿院儿内科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三或第四。最近一次公布的评选结果显示,儿外科增幅明显,上升至国内第七位,且医院综合声誉稳步提高。

       浙大儿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一流的学科造就了一流的专科实力,新生儿、小儿消化、小儿呼吸、儿科重症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生儿重症监护、儿科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围术期无血外科技术、高难度复杂先心病矫治手术等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浙大儿院是国内专科设置最齐全的儿童专科医院之一,一流的口碑吸引了华东乃至国内各地的患儿慕名前来就诊。目前,医院年门急诊病人334万余人次、住院病人7.9万余人次、开展手术3.7万余台,在保障儿童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03一流的创新平台+临床研究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研究,也离不开创新。浙大儿院拥有一套完整临床研究体系,无论是基础研究、药物临床研究还是流行病调查,均有完备的创新转化平台支撑。

       浙大儿院集合了众多国家级平台,是国内唯一的国家出生缺陷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拥有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遗传性出生缺陷疾病国际联合实验室、首批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所在地,是国内首家建立区域伦理审查平台、探索伦理互认机制的儿童医院,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及最大的新生儿血片样本库。

       近年来,浙大儿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课题200多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宋庆龄儿科医学奖3项,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奖项30多项。医院牵头或参加临床研究共 74 项,牵头开展多个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儿童发展与健康促进工程、新生儿/儿童危急重症、儿童重大疾病防控等。

       浙大儿院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精神与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要求,在深化儿童健康保障及疾病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医、研、企融合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了针对儿童的新药制剂、医疗器械及相关健康辅助产品等。科研成果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为临床创新提供高效率、有成效的服务。其中,浙大儿院重点开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数字影像后处理软件、建立国内首家儿童先心病多模态精细化后处理工作站、心脏3D打印科研及临床工作基地、人工智能儿童骨龄判读技术等。

       04一流的协同合作

       浙大儿院联合486家单位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并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深化特色创新诊疗技术培训与科普;以构建高质量儿童分级诊疗体系为目标,牵头启动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同质化为目标的儿童健康管理模式项目;主导成立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肥胖糖尿病联盟、浙江省儿童生长发育联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推动儿科服务同质化,同时强化协同合作优势,以点带面,凝聚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力量做大做强儿科成果。

       同时,浙大儿院与国际高水平儿童医院,包括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罗马琳达大学儿童医院等国际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临床诊治、病例讨论、学术讲座、远程会诊、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长期型、密切型、深入型等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同时,浙大儿院积极开展儿童健康与疾病领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与埃墨里大学合作建立遗传性出生缺陷疾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探索建立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网络,开展重大疾病国际化协同创新,推动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合作。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医疗+科学研究始终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水平,科研水平更是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此次,国家批准成立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希望通过构建研究中心,从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为起点,逐步向精准医学迈进。

       医学研究和老百姓有关吗?

       来看看这些临床“黑科技”吧……

       很多人认为来医院看病,只要把病看好就可以了,科学研究只是科学家的事情,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医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研究,医生在临床上会应用到许多科技成果。

       浙大儿院书记舒强教授说,浙大儿院在深化儿童健康保障及疾病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医、研、企融合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开发了针对儿童的新药制剂、医疗器械及相关健康辅助产品。很多看似离我们远的科技成果已经在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作用。

       3D打印还原问题心脏 

       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为例,依托浙江大学的科技基础,已帮助医生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也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6个月大的男孩优优患有复杂的心脏病,在他出生两周时就做了大的心脏手术。但现在,他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已恢复正常,不逊色于健康孩子。他的康复,除了心脏外科专家的努力,也离不开科学家的助力。

       优优还在妈妈肚子中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就因呼吸困难转到浙大儿院进行治疗。当时,心脏超声显示孩子的右肺动脉起源于非常规位置,超声上却无法找到起源部位。手术必须要进行,可复杂的病情让医生们感到棘手。

       以往,这样的病情需要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在手术台上“见招拆招”。现在,医生们直接在浙大儿院与浙江大学机械学院共建的数据平台上,输入优优的心脏具体数据,通过3D打印还原优优的心脏。

       1天后,优优的心脏被完美复制。医生们准确的发现右肺动脉起源部位,并详细设计了手术具体方案。心脏外科主任李建华为优优手术,他说:“这么凶险的手术,术中进行的每一步都在计划之内,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对孩子的损伤也大大减少,手术非常成功。”

       目前,3D打印技术在心脏外科、胸外科、骨科等外科领域的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无论对医生还是患儿都非常有好处。

       对医生来说,3D打印能够还原一些复杂心脏的状态,年轻医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心脏模型,非常透彻地了解这个疾病的解剖畸形,有助于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患儿来说,手术成功率会提高,手术时间也会缩短。心脏手术中,心脏在胸腔里不能过多地翻转,一旦遇到复杂心脏病,外科医生的视野非常受局限,只能通过手术切口去看,费时费力还不清晰,对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特别高。现在,一些复杂先心的手术方案,可通过3D打印在手术之前就制定好,透彻研究心脏情况,手术自然做得非常完美。

       人脸识别筛查遗传代谢病

       除了日常医疗活动,科技的发展还能提高儿童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效率。

       浙大儿院应用计算机三维人脸模型采集设备,在浙江省内已采集0~18岁正常儿童4000例,初步建立了中国正常儿童三维人脸模型数据库,以及0~18岁正常儿童三维面部发育数据库和面部发育生长曲线图,此曲线图不仅填补了国际上儿童面部生长发育参考标准的空白,而且有助于识别遗传病特殊人脸。

       哪些属于特殊的人脸呢?比如患威廉姆斯综合症的宝宝,通常会有宽鼻梁、长人中、小下吧、宽嘴巴的面容特征,长得像小精灵,常被成为“精灵宝宝”。

       浙大儿院自主研发了部分面部特征统计分析软件,采集了智力发育障碍性综合征,如威廉斯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和22q11微缺失综合征等遗传病儿童的三维人脸特征,与正常儿童的面部特征数据库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力发育障碍遗传病筛查诊断系统。“传统的遗传疾病筛查再加上人脸识别,能有效降低假阳性,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另外,人工智能还被应用到骨龄的测评上。现有的骨龄评测法“G-P图谱法”和“TW计分法”都存在不足:G-P图谱法简单但主观性强不够精确;TW3法精确但较为繁琐,耗时长,需要对桡-尺-掌指骨13块骨,以及腕部7块骨共20块骨做8个等级的评分和计算,对医生的要求较高,临床实际工作中难以推广。而且,目前的骨龄数据都源于国外数据,不完全适合中国儿童的发育情况。浙大儿院联合一家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骨龄测算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TW3计分法为标准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左手骨龄X光片的特征抽取,2秒钟就能判读骨龄,大大提高骨龄检测的准确性及医生的临床效率。

       未来,浙大儿院还将完善“人工智能读片软件”,应用到幼儿髋关节脱位等方面,弥补基础医生经验不足的缺陷,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治率。

       临床医学研究向精准医疗迈进

       医疗+科学研究始终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水平,科研水平更是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提高科研水平,寻求疾病的规律,将成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此次,国家批准成立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希望通过构建研究中心,从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为起点,逐步向精准医学迈进。

       今后浙大儿院将完善领域与区域布局;完善人才智库建设,加强平台建设,包括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库、分子诊断平台,搭建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儿童健康促进与发展及专病人群队列研究;研发儿童健康与疾病领域诊治的新方法和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普及推广一批医学科技成果。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推动医疗质量均质化,带动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通俗的说,以疾病谱为例,我国目前缺乏对一些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浙大儿院将牵头国内31个省市132家医院开展调查,获取健康疾病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制定目前中国版的疾病谱,如:儿童营养、儿童生长发育。使更多儿童疾病有了诊治标准。

       除了通过多学科交叉改变、完善以往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模式,“临床研究中心”还将探索更深领域的疾病探索和诊治技术创新,担负起实施儿童重大疾病诊治技术的突破与推广,包括: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升ECMO技术;提高儿童代谢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儿童聋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研发防控重大疾病医疗器械产品、适合儿童的药品。

       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临床研究的重要作用,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也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

       在“健康中国”和“双一流”战略的引领下,浙大儿院将紧紧把握重要历史机遇,肩负起国家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儿科发展的排头兵,瞄准儿科医学前沿,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健康战略,积极主导国家级、承接国际级重大儿科项目,通过构建研究中心,从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为起点,逐步向精准医学迈进,引领全国儿科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带动儿童健康服务实现“质的飞跃”,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临床研究的重要作用,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也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

       在“健康中国”和“双一流”战略的引领下,浙大儿院将紧紧把握重要历史机遇,肩负起国家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儿科发展的排头兵,瞄准儿科医学前沿,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健康战略,积极主导国家级、承接国际级重大儿科项目,通过构建研究中心,从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为起点,逐步向精准医学迈进,引领全国儿科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带动儿童健康服务实现“质的飞跃”,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我们奋斗不息,

       我们步履不停,

       我们始终在路上!


分享到:
关闭 打印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浙ICP备190499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