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渐冻人丨每年确诊逾400人 那些逐渐“僵硬”的生命

发布日期: 2017-06-22 14:46 信息来源: 浙江在线 浏览次数:

       浙江在线6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陈宁)抄起木桶,让冰水浇遍全身。这个风靡一时的“ALS冰桶挑战”,得到全球大佬、民众的效仿。或许,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这项挑战的最初意义——唤起人们对渐冻人以及ALS——学名为“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关注。

       6月21日,世界渐冻人日。这个人群中新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1到2人的罕见疾病,一旦确诊,就意味着提前要与这个世界挥手再见。

       浙江有多少渐冻人?有多少家医院可以接诊?现有的治疗水平如何?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经过各方探寻,试图揭开浙江渐冻人的生活状态。

       浙江渐冻人总数不明

       这几家医院每年确诊逾400人

       浙江到底有多少渐冻人?

       记者先咨询了相关部门,结论是尚无官方统计。究其原因,与渐冻症作为罕见病不无关系,相对其他病症,渐冻症患者非常有限,且分布很散,在国内尚无专门的流行病学研究。

       此外,还源于一个重要原因,渐冻症的死亡率很高,死亡速度也很快,一般从确诊到死亡持续只有短短的3到5年。

       目前,全省范围内有渐冻症确诊资质的医院有6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省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据各个医院相关门诊数据综合,每年新确诊“渐冻症”患者约400人,男性患病比率要比女性高一些。

       “整体数据有增加的趋势,是因为对这类疾病的知晓率高了起来。”浙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郑旭宁说,以他们医院为例,现在每年新发确诊约30到50例。

       2012年下半年,浙医二院神经内科在全省最先开设了运动神经元病专科,专门接诊渐冻人。神经内科主任张宝荣告诉记者,成立专科门诊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个群体。目前,经过多年发展,他们对渐冻人在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上有明显提升。

       2013年下半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也为渐冻人开出了专科门诊。“目前,在诊断技术和治疗上都有了进步,如通过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胃造瘘等方式可减缓渐冻人肌肉萎缩的速度,延长他们的生命。”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吕文说。

       虽然渐冻人确诊后平均寿命只剩3到5年,“但还有不到5%的患者,可以活到20年。”浙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郑旭宁说,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治疗也很重要,针对由渐冻症引起的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可进行适当的心理疏通。

       他们发病后

       由手足无力到呼吸衰竭

       在网上,记者加入一个名为“浙江渐冻人互助群”的QQ群,里面共有109人,有渐冻人,也有家属。群主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查出渐冻症后,他决定成立这个群,目前他父亲已经患病第五年了,情况不太好。

       渐冻人到底有哪些特征?专家告诉记者,渐冻人病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并有一些明显的症状:一旦出现渐进性的肌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喝水时呛咳,吐词不清,就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记者了解到,尽管“渐冻人症”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延长生存期。

       神经内科主任张宝荣说,正因为渐冻症“无法治愈”,医院在确诊上非常谨慎。“渐冻症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指标,需要临床进行综合判断,需要通过磁共振和肌电图检查来确定神经传感速度是否出现问题,以及要很多排除性诊断才能下定论。”

       渐冻症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据悉,国际医学界对渐冻症的致病原因并不十分了解,有说法称,百分之五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另外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如重金属中毒、铅中毒,都可能造成运动神经元疾病,不过百分之九十的病例都是原发性,也就是不明原因。

       根据受损部位不同,渐冻人症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进行性延髓麻痹(PBP)、原发性侧索硬化(PLS)一并属于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是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导致患者肌肉逐渐无力以至瘫痪,以及说话、吞咽和呼吸功能减退逐渐萎缩无力。

       由于运动神经元控制着我们说话、吞咽和呼吸肌肉的活动,如果没有神经刺激它们,肌肉将逐渐萎缩退化,表现为肌肉逐渐无力以至瘫痪,以及说话、吞咽和呼吸功能减退,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路在何方?

       国产药物报销比例60%以上

       确诊为渐冻症后,治疗主要围绕两个目的,一是延缓渐冻的速度,二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渐冻症病情不同的发展时期,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如今在临床上,对于渐冻症患者延缓病症有效的药物,一种是进口药物“力如太”,一般一盒可服用28天,售价在4500元左右;国产的“利鲁唑”,国产报销一盒可服用12天,售价在116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进口药物尚无法报销,但国产“利鲁唑”报销比例在60%以上,持残疾证的可报销80%,无残疾人证可报销60%。

       对渐冻症人来说,或许这个消息会令人兴奋。日本在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试验中,对137名患者随机接受依达拉奉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在实验的第24周,对患者进行日常运动能力的临床评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在日常运动能力方面下降较少。

       美国时间5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新药依拉达奉上市,用于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它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被认为能够缓解氧化应激的影响,而这可能是“渐冻人症”发病和病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团队正在尝试使用脑机融合、脑电融合的方式,来让晚期渐冻人患者实现与外界沟通。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渐冻人”一直处于神志清醒、思维清晰的状况,他们虽然渐渐“冻住”,但意识还是清楚的。

       “因此,我们希望能够依托脑电波来发出信号指令,完成他们想要表达的话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说。

       对于眼睁睁着着自己逐渐因呼吸衰竭而走向死亡的“渐冻人”,他们需要的或许不仅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心理上的安慰与认知。


分享到:
关闭 打印